首页 青海站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动态 望远镜设备介绍 人员队伍 人才招聘 合作交流 科研产出 下载专区 科普基地
新闻动态
超导成像频谱仪(多波束系统)最新观测结果
新闻
图片新闻
现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
2004 13.7m毫米波射电望远镜接收机系统性能测试(2004.10.06)
| 10-11-12 | 【 【打印】【关闭】

13.7m毫米波射电望远镜

接收机系统主要技术参数测试报告

常规运行组

左营喜

2004年9月12日

 

目  录

前言…………………………………………………………………

1.  测试仪器…………………………………………………………

2. SIS超导接收机 ……………………………………………

2.1  SIS超导混频器的性能 …………………………………

2.2  SIS混频器各频点稳定性测试 ………………………

2. 3  HEMT放大器 ……………………………………………

3. 本振锁相系统 …………………………………………………

4. 中频系统 ………………………………………………………

4.1 前中放线性测试…………………………………………

4.2 主中放线性测试 …………………………………………

4.3 中频系统稳定性测试 ……………………………………

5. 连续谱后端设备 ………………………………………………

5.1 连续线后端的线性测试 …………………………………

5. 2 连续线后端积分时间常数 …………………………… 

6 . AOS系统 ………………………………………………………

6. 1 AOS中心频率与频率间隔的测试………………………

6.2 AOS频率分辨率 …………………………………………

6.3 AOS频率覆盖范围和频率响应 ………………………

7. 接收机系统总体测试 …………………………………………

 7. 1  接收机噪声温度(TRX)测试 ……………………………

7. 2 接收机系统噪声温度TSYS测试 ……………………………

7.3 接收机系统稳定性测试 …………………………………

8. 接收机系统性能评估 …………………………………………

 

前言

为了在下一观测季节使望远镜能够更好、更有效的投入观测,本年度夏季望远镜保养、维护期间,我们对接收机系统的一些主要设备进行检修、更换和更新,其中主要对连续谱后端和SIS超导混频器进行了更新,使SIS混频器能全频段正常工作;通过准光学的准直测量确定其电轴,解决了微波小车与付镜安装位置的定位等问题;并对各个分系统的性能及参数进行了相应的测试,详见各测试报告。近期我们对望远镜接收机系统的整体性能进行测试。

一.测试仪器

1.HP 8592B Spectrum Analyzer

2.Giga-tronics 6062A Synthesized RF Signal Generator 100KHz—2100MHz

3.GT-2014 RF Plug-in 0.01—2.0GHz Signal Source

4.3066 Pen Recorder

5.HP 34401A Multmeter

6.Fluke 8840A Multmeter

7.Agilent 54622D Mixed Signal Oscilloscope

8.HP 5351B Microwave Frequency Counter

9.HP 438A Power Meter

二.超导接收机

目前安装在望远镜上的SIS超导接收机中的SIS混频器和HEMT放大器已被更换;压缩机的静态压力已由1.5Mpa充至1.635Mpa(环境温度25℃),动态压力为2.25—2.35Mpa(环境温度15--24℃),同时更换了压缩机内的吸附器及致冷机,压缩机工作电压、电流见表1;,常温时(293K)杜瓦内的真空度可达8×10-4mbar,低温时(5.07—5.21K)真空度可达2×10-5mbar;杜瓦内制冷温度(冷头)在3.97—4.38K范围变化(24小时监测并与压缩机工作时的环境温度有关)。

表1:

相序

AC Vin(V)

AC Vout(V)

I(A)

ab

379.7

210.4

21-22

bc

379.9

210.8

21-23

ca

380.1

211.2

20.5-22.5

以上指标均能满足工作要求。

1.超导混频器性能

※ 用示波器测试SIS混频器常温电阻Rn=27Ω(混频器并联了一个36Ω的电阻);

※ 制冷温度3.89—4.38K时,测试SIS混频器直流特性:

能隙电压Vgap=2.628mV、漏电流 ID=40µA、结电阻Rj=13.3Ω;

※ SIS混频器偏置电压 V=5.7mV 、 电流 I=0.75mA

*SIS混频器在不同频点的I-V特性,见图1—7;

图1. 不加本振时混频器的I-V特性曲线

图2. 112GHz加本振时混频器的I-V特性曲线

图3. 110GHz加本振时混频器的I-V特性曲线

图4. 108GHz 加本振时混频器的I-V特性曲线

图5. 100GHz加本振时混频器的I-V特性曲线

图6. 90GHz 加本振时混频器的I-V特性曲线

图7. 88GHz 加本振时混频器的I-V特性曲线

上述测试曲线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频率点,有关SIS混频器在不同频点的I-V特性详细测试结果,请查阅“并联36欧姆电阻的SIS混频器性能测试”。

● 结论

从测试结果看,SIS混频器在86--115GHz频段,工作点能稳定偏置,输出功率稳定,SIS混频器能正常工作(86—100GHz时偏置点工作于第二个台阶,101—115GHz时偏置点工作于第一个台阶)。

2.SIS混频器各频率点稳定性测试

a.测试框图

 

b.测试方法

透镜前加黑体,用连续谱后端和锁定放大器同时记录不同本振频率下的稳定性(SIS混频器工作点调至最佳,使用总功率通路),每个频点数据采集时间为15分钟。

c.测试结果

图8-13为SIS混频器在不同频率点的短期相对稳定性测试

图8. 112GHz

图9. 110GHz

图10. 108GHz

图11. 100GHz

图12. 90GHz

图13. 88GHz

表2

日期

本振频率(GHz)

相对稳定性

SD(%)

峰值稳定性

P-P(%)

2004/07/19

88

0.06

0.18

90

0.06

0.2

92

0.052

0.18

94

0.25

0.65

96

0.05

0.17

98

0.077

0.21

100

0.12

0.31

102

0.14

0.32

104

0.08

0.2

106

0.08

0.2

108

0.26

0.61

110

0.25

0.57

112

0.14

0.32

图14 . SIS混频器工作在不同频点的峰值稳定性

图15 . SIS混频器工作在不同频点的相对稳定性

图16. 历年SIS混频器工作在不同频点的相对稳定性比较

● 结论

从上述测试结果可知,SIS混频器工作在86—115GHz时(86—100GHz工作在第二台阶),输出功率稳定,接收机系统相对稳定性都小于千分之3的量级,与去年的SIS混频器相比,在低段的稳定性有非常大的改善。

HEMT放大器

※ HEMT偏置电源供电电压:±15V;

※ HEMT放大器工作温度15.8K,杜瓦制冷温度(冷头)3.89—4.38K;

*HEMT放大器工作状态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VD1=2.519V

VD2=2.521V

VD3=2.516V

VG1=-0.385V

VG2=-0.35V

VG3=-0.37V

ID1=5.98mA

ID2=6.98 mA

ID3=6.99mA

 

● 结论

HEMT放大器工作正常

三.本振锁相系统

1.本振锁相系统工作频段:85—115GHz,电调电压为7.46—9.4V,各频点的电调范围有所不同;在仪器维护季节,我们测试了各频点的推频特性,以112GHz为例,电调范围为448MHz/V,推频特性见图17。从图中可知,在电调范围内,电压的变化与频率呈线性关系。

图17. fOSC=112GHz的推频特性

2.振荡器的相对输出功率

图18. 振荡器不同频率点输出功率的比较

从测试结果看振荡器的输出功率明显变小。

3.振荡器恒温温度为36.7℃,VGunn=9V,各频点都能入锁且稳定。

4.锁定后的中频频谱(见图19)

图19. 锁相中频频谱fLO=112GHz

● 结论

本振锁相系统工作正常,锁定谱质量好,可靠。

三.中频系统

1. 中频系统前中放线性测试 

注:L为各点电压值相对于最大值的衰减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可变衰减器衰减20dB时,前中放饱和,图中红点为1dB压缩点。对应的输入功率为-45.18dBm。根据透镜前加黑体来计算前中放输入端的功率为-60dBm(理论值),因此透镜前加黑体时,前中放不饱和。

2.主中放线性测试

a.测试框图

b. 总功率通路线性测试

图26. 总功率通路的线性测试和拟合

注:L为各点电压值相对于最大值的衰减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可变衰减器衰减9dB时,总功率路饱和,图中红点为1dB压缩点。对应的输入功率为-34.18dBm。根据透镜前加黑体来计算总功率路输入端的功率为-46dBm(理论值),因此透镜前加黑体时,总功率通路不饱和。

c. IF1(13CO)通路线性测试

图27. IF1通路的线性测试和拟合

注:L为各点电压值相对于最大值衰减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可变衰减器衰减17dB时,该通路饱和。对应的输入功率为-6.68dBm。根据透镜前加黑体来计算IF1可变衰减器输入端的功率为-10dBm,因此透镜前加黑体时,IF1通路不饱和

d. IF2(18CO)通路线性测试

图28. IF2通路的线性测试和拟合

注:L为各点电压值相对于最大值的衰减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可变衰减器衰减19dB时,该通路饱和。对应的输入功率为-8.68dBm。根据透镜前加黑体来计算IF2可变衰减器输入端的功率为-11dBm,因此透镜前加黑体时,IF2通路不饱和。

e. IF4(12CO)通路线性测试

图29. IF4通路的线性测试和拟合

注:L为各点电压值相对于最大值的衰减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可变衰减器衰减14dB时,该通路饱和。对应的输入功率为-15.68dBm。根据透镜前加黑体来计算IF4可变衰减器输入端的功率为-22.5dBm。因此透镜前加黑体时,IF4通路不饱和。

说明:

1》由于没有功率计,理论计算值和测试归算值与实际测试值有一定差异。考虑到留有一定的余量,每路均衰减5dB以上为不饱和。实际应用中,为了使AOS各路不饱和,一般各路的衰减都设置在十几dB。  

2》等功率计到基地后,应重新对其线性进行测试。

f. 太阳饱和点的测试

1》根据太阳温度和天线效率归算前中放输入端的功率为:

太阳的辐射功率为:

前中放输入端的功率为:

注:L—资料给定的SIS混频器插损

G—为HEMT放大器的增益

为天线口面效率按照50%计算

根据实测的结果,前中放输入端的最大输入电平为-45dBm。因此,当天线对着太阳时,中频系统前中放接近饱和。

2》太阳饱和点测试结果

天线跟着太阳,将可变衰减器接入HEMT输出和前中放输入之间,测试其线性。

图30. 总功率通路的线性测试和拟合

说明:从上图看,太阳进入接收机系统不饱和,这与衰减器的插损有关。

结论:本次饱和点的测试结果与去年相近。

测试时间

IF1

(75MHz)

IF2

( 75MHz)

IF3

(160MHz)

IF4

(225MHz)

2002/1226

中频系统输出饱和电平

15.08dBm

12.5dBm

12.94dBm

12.5dBm

2004.9.10

中频系统输出饱和电平

13.32 dBm

11.32dBm

6.32dBm

总功率路在前端窗口放置常温黑时输出电平:-16.5dBmw(flo=112GHz).

说明:由于我们的功率计无法进行测量,因此采取这样的测试方法;通过测试数据确定饱和点及相对应可变衰减器的衰减量,并找出该衰减量下所对应的中频系统输出功率表头指示,该指示就是饱和点,小于饱和点的区域为线性区。

四.连续谱后端设备

1.连续谱后端与锁定放大器的线性测试

测试框图

※ 测试数据

图31. 锁定放大器的线性测试

图32. 直流放大器的线性测试

● 结论

在目前总功率最大输出功率为-16.5dBm情况下,即使表头满量程连续谱后端都能在线性区域工作。

2.连续谱后端的积分时间常数(直流放大器+缓冲器)

经计算τ=156ms

五.AOS系统

1. AOS中心频率与频率间隔的测试

2004年9月8日09:55,用Giga-tronics6062A的频率综合器,分别给AOS三路输入不同的频率,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高斯拟合,得到不同频率所对应的通道,进行二次方拟合,得到511.5通道所对应的中心频率及频率间隔.

※ 测试方框图:

         扩束系统          付氏透镜

                       可变衰减器

 

测试环境温度:T温度=22℃

※ 测试数据与结果

图33. AOSⅠ

图34. AOSⅡ

图35. AOSⅢ

※ 历史记录

2003年8月份以来三路AOS中心频率与频率间隔结果:

序号

日期

(2003)

时间

AOSⅠ

AOSⅡ

AOSⅢ

中心频率(MHz)

频率间隔(MHz)

中心频率

(MHz)

频率间隔(MHz)

中心频率(MHz)

频率间隔(MHz)

1

08.28

10:05

69.87964

0.04248

70.10692

0.04273

225.17213

0.14206

2

09.11

9:10

69.840496

0.04246

70.091699

0.04272

225.26669

0.14220

3

10.29

13:15

69.87389

0.0424

69.92550

0.04273

225.83437

0.14231

* 2003年10月对接收机AOSⅢ系统进行了调试,解决光路、电路等引起信号路信噪比大等问题。

2004年1月份以来三路AOS中心频率与频率间隔结果:

序号

日期

(2004)

时间

AOSⅠ

AOSⅡ

AOSⅢ

中心频率(MHz)

频率间隔(MHz)

中心频率

(MHz)

频率间隔(MHz)

中心频率(MHz)

频率间隔(MHz)

1

01.30

13:30

69.71916

0.04232

69.82979

0.0427

225.83316

0.14235

2

04.30

15:53

69.86054

0.04241

69.89384

0.0427

225.42230

0.14211

3

05.04

11:50

69.85077

0.04240

69.88805

0.0427

225.51061

0.14219

4

09.08

09:55

69.90053

0.04240

69.90512

0.0427

225.33887

0.14212

 

2. AOS频率分辨率

※ 测试框图

※ 测试结果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频率分辨率

对应速度分辨率(平均值)

低端

中段

高端

AOS-1(13CO )

(110.2013529GHz)

76KHz

81KHz

96KHz

0.23km/s

AOS-2(C18O)

(109.7821819GHz)

72KHz

75KHz

77KHz

0.20km/s

AOS-3(12CO)

(115.2712039GHz)

198KHz

196KHz

196KHz

0.51km/s

 

2.AOS频率覆盖范围和频率响应

※ 测试框图

※ 测试结果

频率覆盖 范围

对应速度覆盖范围

象元的频率间隔

AOS-1(13CO)

(110.2013529GHz)

42.85MHz

116.7km/s

41.85KHz

AOS-2(C18O)

(109.7821819GHz)

43.09MHz

117.8km/s

42.08KHz

AOS-3(12CO )

(115.2712039GHz)

138.15MHz

359.5km/s

134.91KHz

 

六.接收机系统总体测试

1. 接收机噪声温度(TRX)测试

*测试方法

透镜前分别置常温、低温黑体,由连续谱后端记录不同本振频率下的数据,计算出Y因子和噪声温度。

*测试数据

图36. 接收机噪声温度

2.接收机系统噪声温度TSYS测试

*测试方法

天线俯仰置于(EL=70°),分别取常温黑体的温度和EL=70°时的温度,从连续谱后端读取经检波后的电压数据,求出Y因子,计算出接收机系统噪声温度Tsys。

*测试数据

图37. 接收机系统噪声温度测试

3.接收机系统稳定性测试

*测试框图

*测试数据处理结果

2004年9月17日21:40 — 06:00,少云,测试了8.3小时、本振频率为100.4164GHz的接收机IF2路输出稳定性。(天线俯仰为70度,平台温度17.0—11.0℃,致冷温度:3.93—4.08K。)

1.原始数据

图38. 环境温度、IF2路输出值随时间的变化,设置每秒采一个数据,共采集了31433个数据(历时8.3小时的数据情况)

2. 处理后的数据

图239. 环境温度、IF2路输出值在一小时内的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

图40 环境温度、IF2路输出值在一小时内R.M.S值随时间的变化

          图41. IF2路输出值在一小时内R.M.S.的分布      

图42. 环境温度在一小时内R.M.S.的分布

图43. 单位时间(1小时)内UTP IF2和T0的漂移量

图44. ρ表示dT/hr和UIF2/hr的相关系数

3.测试结果

8.3小时接收机IF2路输出的总漂移量为0.949mV,相对总漂移量为10.66%,平均每小时相对漂移1.28%;期间环境温度变化了6.4度。

IF2输出值的平均一小时内的RMS为0.0394mV,相对变化量为4.4‰;IF2输出值的平均5分钟的RMS为0.00864mV,相对变化量为0.97‰。

4. 接收机稳定性测试结果历史纪录

 

日期

测试路

平均功率P(mV)

平均一小时内的rms情况

平均每小时的漂移

环境温度漂移

rms变化量(mV)

相对变化量

ΔP(mV)

相对值

ΔT(K)

相对值

2003年

2.12

IF1

602.56

4.437

7.27‰

11.8

2.0%

1.8

6.9‰

3.05

总功率

687.4

4.8

6.98‰

12.4

1.8%

2.6

0.96‰

3.21

总功率

674.77

22.1

3.25%

9.58

2.0%

4.0

1.45

03.24

总功率

733.28

1.25

1.7‰

1.28

1.75%

2.6

9.5‰

03.30

总功率

692.23

1.733

2.5‰

13.59

1.96%

4.5

1.6%

04.12

总功率

764.85

6.46

8.45‰

16.1

2.1%

16.4

6%

05.06

总功率

524.63

2.96

5.64‰

7.5

1.43%

4.4

1.55%

08.30

总功率

664

8.112

1.22‰

7.32

1.1%

17

5.9%

09.01

总功率

694.42

4.53

6.52‰

8.4

1.21%

9.9

3.48%

09.09

(fLO=109GHz)

IF1

50.07

0.788

1.57%

0.66

1.31%

11.3

3.96%

09.16(fLO=112.6GHz)

IF2

51.8

0.274

5.28‰

0.3357

6.48‰

3.1

1.08%

09.18(fLO=112.62GHz)

IF4

30.26

0.142

4.70‰

0.417

1.38%

1.8

0.64%

11.07(fLO=112.536GHz)

总功率

653.6

2.56

3.9‰

5.23

0.8%

2.7

0.94%

2004年

01/30(fLO=112.622GHz)

总功率

681.3

2.01

2.95‰

3.58

5.3‰

3.2

1.2%

02/01(fLO=112.628GHz)

IF2

74.96

0.289

3.85‰

0.33

4.45‰

3.0

1.15%

01/31(fLO=112.628GHz)

IF1

58.61

0.269

4.59‰

0.278

4.75‰

4.2

1.58%

02/02(fLO=112.628GHz)

IF4

73.46

0.39

5.31‰

0.38

5.17‰

5

1.87%

05/02(fLO=112.696GHz)

IF4

88.87

0.229

2.58‰

0.81

9.10‰

4.5

1.61%

05/02(fLO=112.643GHz)

总功率

569.41

4.11

7.22‰

9.05

1.59%

5.4

1.92%

09/10(fLO=112.6219GHz)

总功率

11.2805

0.02261

2‰

0.17187

1.52%

1.1

0.39%

09/11(fLO=112.6219GHz)

IF4

10.70985

0.02969

2.8‰

0.17187

1%

2.12

0.77%

09/17(fLO=100.4164GHz)

IF2

8.90

0.0394

4.4‰

0.114

1.28%

6.40

2.23%

 

4.接收机系统性能评估

a)接收机系统正常工作频率范围86—115GHz,该频段内系统噪声温度小于300K;

b)系统一小时内总功率P相对稳定性优于0.45 %,平均每小时漂移优于0.16 %;

评 论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Copyright?2003-2009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 版权所有 青ICP备06001436号
青海省德令哈市邮政局人民路支局26号信箱(天文台)817000
电话:09778221935 传真:09778224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