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一项研究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获奖成果是由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首席研究员徐烨领衔的研究团队完成的“基于高精度脉泽天体测量的银河系旋臂结构研究”(完成人:徐烨、郑兴武、张波、李晶晶、吴元伟),参与完成单位包括南京大学和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银河系旋臂结构是当代天文学最具挑战的研究课题之一。经过近20年的努力,徐烨率领的研究团队实现了天体测量技术的划时代突破,在银河系旋臂结构领域做出了系统性、开创性的工作:
(1)通过寻找定位旋臂的脉泽“灯塔”、多参考源校准和消除大气效应的精准“对焦”等技术创新,使天体距离测量的范围和精度比同时代的依巴谷卫星提高了约200倍,实现了对6万光年外天体距离的精确测量。
(2)通过高精度测定一批定位旋臂的天体距离和运动,首次精确描绘了太阳附近旋臂的结构和运动特征,并发现了银河系的一条新旋臂——本地臂。
(3)首次提出银河系是由充满臂间次结构的多条旋臂组成的复杂旋涡星系的新观点。
该项成果颠覆了人们对银河系旋臂结构的传统认知,开启了银河系结构研究的新高度,推动了高精度天体测量技术的进步,对银河系暗物质分布和宇宙学等领域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相关研究工作被该领域国际权威专家评价为“开创了三角视差测量的新纪元”“银河系结构研究领域的里程碑”,被《科学》杂志评价为“以前所未有的细节描绘了太阳附近银河系的旋臂结构”。
|